导航菜单

精选80句屈原最著名的一句诗句(屈原最最有名的一句诗)

屈原最有名的一句诗句

1、屈原最有名的一句诗句是什么

(1)、闻一多认为把屈原和端午节捆绑在一起,是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中才出现的,而端午节很早以前便已存在。

(2)、惜往日之曾信兮,受命诏以昭时。奉先功以照下兮,明法度之嫌疑。《九章之七惜往日》年代: 先秦 作者: 屈原

(3)、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驾云旗。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九歌少司命》年代: 先秦 作者: 屈原

(4)、唐代诗人杜甫在《西阁三度期大昌严明府同宿不到》中,描写了自己等待好友——大昌县(今巫山大昌镇一带)县令严明府到访时的心情,诗歌中的“问子能来宿,今疑索故要。匣琴虚夜夜,手板自朝朝”,不仅写了自己的期待之感,也把巫溪的日夜都描写了一番,十分深情。

(5)、屈原所谓的流放,到底是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流放?我想,肯定不是想林冲发配沧州、宋江发配江州的那种流放。

(6)、***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历史的长河中,先贤们的智慧凝结为一部部典籍。这些典籍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精神财富,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

(7)、《离***》语言上的特点:《离***》吸收了大量的楚地方言,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使诗歌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增加了生活气息。同时,对“兮”等语助词的多种方式的使用,促成了句式的变化,这些句式和委婉轻灵的楚声相结合,很适合于各种不同情绪和语气的表达。

(8)、假如屈原真的是爱国,那他爱的只是他的楚国,属于当时楚国的后裔吃粽子纪念屈原是有道理的,但是当时的秦、齐、燕、赵、魏、韩这六个外国的后裔,吃粽子纪念屈原属于莫名其妙了。

(9)、桂棹兮兰桨-击空明月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屈原

(10)、楚文王的其他兄弟姐妹就不能姓“熊”了,他们必须改姓“芈”,女子保留芈姓,我们熟知的《芈月传》中的宣太后就姓芈;

(11)、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12)、我看你看不清楚,我看见什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袅袅”是动的样子,秋风吹动起来,洞庭湖起了波纹。而远方的沙洲上——洞庭湖上有一个小岛,叫作君山——就看见小山上那些树叶,一片片地飞落下来。写得很美。我去汨罗江凭吊过屈原,也去了洞庭湖,也看见了君山,但没看见帝子。

(13)、李商隐的诗很接近于绘画中的印象派,所以解读他的诗一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他在诗歌里传达的感情是模糊的。比如这首诗,我们说他悲哀,并不是全然的悲哀,在迟暮的阴沉与美的绽放之间,还有一种莫名的意味。那也许才是李商隐想表达的东西,只是我们这些后世人读不懂当事人罢了。

(14)、早晨我在大坡采集木兰,傍晚在小洲中摘取宿莽。时光迅速逝去不能久留,四季更相代谢变化有常。我想到草木已由盛到衰,恐怕自己身体逐渐衰老。何不利用盛时扬弃秽政,为何还不改变这些法度?乘上千里马纵横驰骋吧,来呀,我在前引导开路!从前三后公正德行完美,所以群贤都在那里聚会。杂聚申椒菌桂似的人物,岂止联系优秀的茝和蕙!

(15)、屈原为实现振兴楚国的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的局面。楚史专家汤炳正经过繁琐严谨的考证,把屈原的变法总拿归结为六条:

(16)、屈原的代表作,当然是《离***》,这首诗很长,有近两千五百字。关于这首诗为什么起名叫“离***”,历史上也有不同的解读,司马迁认为:“《离***》者,犹离忧也。”那意思是别离的忧愁。而班固在《离***赞序》中则认为:“离,犹遭也;***,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而扬雄则认为,“离***”的意思就是牢***。到了现代,钱锺书则认为“离”是离开,“***”是忧愁,而“离***”二字则是排解忧愁的意思。因为这首诗太长,所以我仅能引用其中的段落:

(17)、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18)、饥渴:饥饿的鱼龟虾蟹,属偏义复词,特指“饥”。

(19)、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20)、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2、屈原最著名的一句诗句

(1)、第禁朋d。鉴于楚国的贵胄和老世族往往结d营私,狼狈为***,对不同政见的臣工大肆攻讦,以律法的形式加以约束杜绝。

(2)、屈原祠位于秭归县东5公里长江北岸的向家坪,又称清烈公祠,占地面积约30亩,为纪念屈原而建。屈原祠始建于唐元和十五年(820年)。1978年建葛洲坝水利枢时,将它迁向家坪,且按原貌重建。屈原祠以屈原文化为统领,是三峡库区能够把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充分结合起来的重点区域。

(3)、谁知道这个方士搞的什么鬼呢。可是汉武帝因此留下了一首诗歌,“是耶非耶,立而望之,翩何姗姗其来迟”。这也是一首不错的诗。“是耶非耶”,是不是李夫人?他不确定。“立而望之”,他只能站得远远地望,“翩”是女子走路轻盈俊美的姿态。“何姗姗其来迟”,“姗姗”是形容她慢慢走的样子,她就从帷幕那边走过去了。

(4)、楚国祭祀鬼神的习俗畅行,民风开放奔放,常常把鬼神交合人神交合、男女之事写到其中。

(5)、当屈原的写作唤起了时代的注意,唤起了无数的同情者与一些继起的作者的时候,这些作品并没有一个总的名称,直到西汉末年,刘向集屈原及宋玉贾谊等作品,才采用了“楚辞”两个字,后人乃因而沿用;但王逸注《楚辞》时,对于屈原的作品却还都总称为《离***》,而对于宋玉以下的作品才称为《楚辞》,可见《离***》也曾经是代表很多作品的名称;所以后人或称“***体”,或称“楚辞”,所指都是这同一体裁。

(6)、《九歌》缠绵哀婉的风格:《九歌》中最多最动人的还是对人神情感的摹写。《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被王世贞推许为“千古情语之祖”。《山鬼》所描述的则更是爱情的绝唱。《九歌》中所流露出的这种不可抑制的忧愁幽思,显然契合了屈原的心态,所以不妨把《九歌》中所抒发的贞洁自好、哀怨伤感之情绪,看做是屈原长期放逐生活之心

(7)、游国恩推断,屈原所任的左徒,应当是仅次于楚国最高行政长官令尹。这么说来,他应当是副***的职位。屈原对楚怀王忠心耿耿,那时秦国有着侵略性的扩张,屈原建议楚怀王应当联合他国,共同地抗击秦国。怀王最初对屈原十分信任,对他的主张多有采纳,但这种信任引起了其他人的嫉妒,《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称:“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8)、在***传统文化中,有一句流传甚广而又被深信不疑的话,是关于生死观的。那是司马迁说的:

(9)、个人认为,作为一个远隔几千年的历史人物屈原,在没有自媒体的古代,他的所有的一切只能是依靠后人的记述了。

(10)、王辉表示,诗歌表达的是:听说巫咸王将于夜晚降临,我怀揣着香椒精米来邀约他。众神灵遮天蔽日从上齐降,九疑山的众神一同迎接。

(11)、但是这样一个时代性的诗人与诗体,为什么单单发生在楚国呢?楚国的地方性究竟对于产生这样时代性的诗歌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呢?原来,战国的后半叶,秦楚是***活动的中心,当时天下大势非秦即楚。楚既是这样一个时代剧烈变动的中心,它本身也就是富有时代性的;至于秦国呢?都于长安,处于西周文化的旧传统中,在语言文字上是比较保守的。这个我们只要看后来李斯的作品还是“雅颂”的传统就可以知道,而楚国显然受这个传统的束缚较小,楚国所以在这个时代里比较容易在《诗经》之外别立一个诗歌的新传统。此外,先秦诸子的时代是一个个性自由解放的时代,是一个带有浪漫气质的富于相象的时代,而楚国是一个多神话的乡土,如果把《山海经》里的传说与屈原的《离***》《天问》对照起来,就会发现很多相合之处。这样一个乡土,对于在平实朴素的《诗经》之后产生这样富于浪漫气质的诗歌,自然也是更为相宜的;楚国的地方性因此为时代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成为诗歌发展上飞跃的跳板。

(12)、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离***》)

(13)、随着其他文学形式的发展,有了其他的赋。骈文开始了,就有了骈赋,唐宋八大家提倡散文,就有了散文体的赋,比如苏东坡的《赤壁赋》。

(14)、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

(15)、俯览中原我目光及于九州之外,横行四海我的踪迹无尽无穷。思念你云神啊我只有叹息,无比的愁思真让人忧心忡忡!

(16)、南宾:忠州南宾县,如今的四川丰都。当时诗人侍父入京做官,途经此地。

(17)、在众多的流言中(指流传的说法),流传的比较多的说法是:屈原与楚怀王的宠妃郑袖有私情,他们的暖昧关系被怀王知道后,促使楚怀王以***名义放逐屈原,使屈原再也无法与郑袖见面。

(18)、楚国的诗歌喜欢用“兮”字。《诗经》不也用了吗?“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第一句“坎坎伐檀兮”,就有“兮”字。还有“将仲子兮,无逾我里”,也有“兮”字。所以“兮”字是作为一个发声的拖长声的字,从《诗经》就有了。可是《诗经》中只有很少的句子有“兮”,而从屈原的《离***》到楚辞《九歌》,几乎是每一句都有。“帝子降兮北渚,目渺渺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每一句有个“兮”字,这是楚歌体的特色。

(19)、我接着问老婆:郭沫若写的话剧《屈原》和鲍方演的电影《屈原》你看过吗?老婆说,有点印象,也是记不太清楚。

(20)、直到今天,在仓绿色的江流上,人们还投下饭食拯救饥饿的鱼龟虾蟹不让它们吃屈原的尸体。

3、屈原最最有名的一句诗

(1)、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离***》年代: 先秦 作者: 屈原

(2)、重在表现作者内心的情愫。《离***》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鲜明的个性光辉,是屈原全部创作的重点。《天问》是屈原根据神话、传说材料创作的诗篇,着重表现作者的学术造诣及其历史观和自然观。《九歌》是楚国祀神乐曲,经屈原加工、润色而成,在人物感情的抒发和环境气氛的描述上,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然而是代人或代神表述,并非作者自我抒情,它更多地显示了南楚文学传统的痕迹。《离***》一组,《九歌》一组,构成了屈原作品的基本风格。

(3)、归来兮!不可以托些。魂兮归来!南方不可以止些。

(4)、《离***》中两次远逝,既是一种象征,又是屈原形象的一种折射。求女在诗中应该象征着对明君贤臣的向往,也表现了屈原虽在绝望之中,仍不放弃对自己***理想的孜孜不倦的追求。

(5)、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

(6)、译文:吉祥日子好时辰,恭敬肃穆娱上皇。手抚长剑玉为环,佩玉铿锵声清亮。华贵坐席玉镇边,满把香花吐芬芳。蕙草裹肉兰为垫,祭奠美酒飘桂香。高举鼓槌把鼓敲,节拍疏缓歌声响,吹竽鼓瑟声悠扬。群巫娇舞服饰美,香气四溢香满堂。众音齐会响四方,上皇欢欣乐安康。

(7)、巫歌是什么样的形式?我随便举几个例证:“帝子降兮北渚,目渺渺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在湘水上邀请湘水的神灵,相传湘水上的神灵是娥皇跟女英,她们是***古代皇帝帝尧的女儿,所以是“帝子”。“帝子降兮北渚”,帝尧的女儿娥皇或者女英从天上降下来。降在哪里?降在洞庭湖水北面一个水中沙洲上。可她远远地在洞庭湖水的那一边,看不清楚,所以“目渺渺”,心里觉得很哀伤,所以“目渺渺兮愁予”。

(8)、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改革,表面上赵国军事强大了,却也埋下赵国分裂的种子,赵地、代地到了汉代,都是两个地区,可见赵王灵王改革没能形成一个强大的赵国。

(9)、再说包粽子用糯米、赛龙舟的大片水域,这在***古代北方,就很难大面积流行开来。

(10)、我在河边采了香草,只为了等待着把它献给从远方来的你。这是不是超级有情?

(11)、两心不相同空劳媒人,相爱不深感情便容易断绝。清水在石滩上湍急地流淌,龙船掠过水面轻盈迅捷。不忠诚的交往使怨恨深长,不守信却对我说没空赴约。早晨在江边匆匆赶路,傍晚把车停靠在北岸。鸟儿栖息在屋檐之上,水儿回旋在华堂之前。

(12)、此文出自战国时期·《离***》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13)、意思是说:我在竹林深处一直见不到天,因为道路比较艰险所以我一个人迟到了。

(14)、楚国以公子子兰为首的一班贵族,对屈原非常嫉妒和忌恨,常在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说他夺断专权,根本不把怀王放在眼里。挑拨的人多了,怀王对屈原渐渐疏远,因为齐楚连盟,秦国不敢动手,听到这个消息,秦王忙把相国张仪召进宫来商量。张仪认为六国中间,齐楚两国最有力量,只要离间这两国,联盟也就散了。他愿意趁楚国内部不和的机会,亲自去拆散六国联盟。

(15)、从大多数的流放来看,流放有两个特点:固定的流放地和派人押送。

(16)、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敬仰和崇拜的诗人。据《续齐谐记》和《隋书·地理志》载,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江自尽,因为怕祭屈原之米被鱼虾所窃,因此创造了粽子这种形色。***民间五月五端午节包粽子、把粽子系上五彩丝线,赛龙舟的习俗就源于人们对屈原的纪念。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17)、古代巫溪的经济社会因盐而兴,诗歌亦是如此。

(18)、遗留下来的风俗成了比赛划龙舟,人们哀叫的声音甚至要把楚地的山震裂。

(19)、鱼网为什么挂结在树梢之上?沅水芷草绿啊澧水兰花香,思念湘夫人啊却不敢明讲。神思恍惚啊望着远方,只见江水啊缓缓流淌。麋鹿为什么在庭院里觅食?

(20)、端午节及赛龙舟都已成了***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4、屈原最有名的几句诗

(1)、汉高祖刘邦,是沛郡丰邑人。《史记》载,“高祖还归,过沛、留”。汉高祖平定了天下,回到了自己的故乡,经过了沛跟留。留是丰邑附近的一个地名。

(2)、君不见去年今日海子头,花帆锦缆黄龙舟。

(3)、也有人认为纪念介子推,不是有寒食节(清明节)纪念介子推吗?想多吃多占啊?

(4)、每个人都有历史的宿命,也有也有历史的局限性,屈原不能例外,我们也不会例外。

(5)、话剧《霸王歌行》中,“刘邦”(中)在鸿门宴上与“项羽”(左)和“范增”周旋。新华社记者张宁摄

(6)、“万灶盐烟,是大宁最壮观的一景。”李剑东介绍,这是对宁厂古镇盐业繁荣的直接描述。清朝诗人陈镇就在《白鹿盐泉》中写道:“盐井平分万灶烟,引从白鹿记当年。”另一位清代诗人文钊则在《游白鹿咸泉作》中,用“岩脚石龙云喷雨,山头文豹雾藏烟”,描述了当地盐业兴旺的景象。

(7)、建议有兴趣的朋友,在读屈原作品之前,读读《九歌》等楚辞,九歌中的行文风格体会了,就明白屈原楚辞行文习惯。

(8)、意思是:我指着苍天起誓、让天作证啊。我的忠诚只是为了君王的缘故。

(9)、用兰汤沐浴带上一身芳香,让衣服鲜艳多彩像花朵一样。灵子盘旋起舞神灵仍然附身,他身上不断地放出闪闪神光。我将在寿宫逗留安乐宴享,与太阳和月亮一样放射光芒。

(10)、61吊三闾大夫读书处 其一(清·洪锡爵)

(11)、总而言之,长大以后的我们,向生活和岁月低下了曾经高贵的头。

(12)、祭祀礼已完毕紧紧敲起大鼓,传递手中花更相交替而舞;姣美的女子唱得从容自如。春天供以兰秋天又供以菊,长此以往不断绝直到终古。

(13)、第一个女人就是郑袖。提到郑袖,很多人是会想起银幕和荧幕上的郑袖,还有许多人把她和南妃(南后)混为一谈。我很想用“妖”来形容她。

(14)、屈原被流放之后,张仪觉得达到了目的,于是就开始用离间计使楚国与齐国断交,而后发生的事情渐渐让楚怀王意识到:当年屈原主张的联齐抗秦方略是正确的。楚怀王开始后悔把屈原疏远与流放,于是他把屈原从汉北召回,《新序》上说:“是时怀王悔不用屈原之策,以至于此,于是复用屈原。(“屈原使齐还”)”陆侃如、冯沅君考证出楚怀王派屈原与齐国修好的这个时段,是屈原33岁的年龄。到屈原84岁的那一年,又第二次被放逐,那一次,他就住在了玉笥山上,这也是后代在此给他立祠的原因。屈原再次被流放时,就发生了前面他跟渔父之间的对话,而后为此***。

(15)、荪草装点墙壁啊紫贝铺砌庭坛。四壁撒满香椒啊用来装饰厅堂。桂木作栋梁啊木兰为桁椽,辛夷装门楣啊白芷饰卧房。编织薜荔啊做成帷幕,析开蕙草做的幔帐也已支张。

(16)、相比楚地民俗来,更触动苏轼的是屈原那深入人心的精神品格,因此他不是在纪实性的叙写中展开作品,而是付之以精神史的追溯。投饭和竞渡不是呈现为娱乐化的热闹的民俗场景,而是祭祀与追怀的真正仪式,伴有“悲”、“哽咽”、“哀叫”等强烈的情绪活动。作者一再用反衬的笔法来强化议论的力度,如屈原赴死之决绝与世人眷怀之不绝,如事之无凭与人情之殷切,富贵之短暂与声名之无穷,世人之澌灭与屈原之不朽,最终以“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一联贯之,屈原持志之高洁与自己的无限景仰之情,都不待言而自喻。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首诗就像是一个预言,宣示了作者未来的志节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后来苏轼毕生坚持自己的***主张和生活理想,身处逆境而不妥协苟合,同时保持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始终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17)、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18)、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屈原既放》年代: 先秦 作者: 屈原

(19)、宋代曾任大宁知监的宋永孚在《盐泉》中写道:“一泉流白玉,万里走黄金。人事有因革,宝源无古今。”诗歌描写了当时盐业带来的巨大利润,使得巫溪一地十分富足,因盐业催生的巫盐古道也变成了金黄色,充满了象征意味。该诗作被后人广泛引用,影响巨大。

(20)、司马迁对屈原推崇备至,而与他同样著名的历史学家,继《史记》之后的《汉书》作者班固却不以为然,他对屈原作出如下评价: